服儀規定 | 全台ATM分佈網
2021年3月22日—筆者畢業於由人本基金會「撲滅黑心校規」評為六星級黑心的私立高中,更在擔任各級兒少代表時發現了許多私校學生十分無奈之處。許多私立學校均抱持著「 ...
採訪、撰文/江沁璦 (婦女新知基金會實習生)
當制服被貼上汙名和標籤
鄭斐文回憶起學生時期穿制服的經驗,她提到自己曾經歷過服儀解禁的前後時期,但即使在服儀解禁後,她仍感覺制服容易與標籤化和汙名化有關,受害者尤其為其中的女性。舉例來說,有些女同學將襯衫袖子捲起、將裙子改短,大家可能會在背後指稱她們不是個「好女孩」,認為她們愛玩、叛逆、容易交男朋友,卻未曾設想過她們可能是富含創造力和較願意去突破的一方。 我們的服儀規定也假設校園和社會是無關的,學生的美感容易受流行文化所影響,而規定卻不允許他們成為自己認為最漂亮和帥氣的模樣。
當制服作為一種選擇,而非強制
同樣身為家長,鄭斐文認同部分家長覺得「制服的存在可以減輕經濟負擔,也能省下許多便服的穿搭時間。」但她反對服儀規範因此被作為全面性壓制差異的工具,她認為制服本身是沒有問題的,沒有一定的對與錯,但其所牽涉的是校園內的管教和教育文化問題, 此外,鄭斐文也提出一個狀況,若家長因為公務繁忙,來不及準備孩子的制服,是不是能夠以方便為前提,讓孩子有自由搭配的可能呢?因此,她認為家長們可以肯認制服的方便性為前提,但不能與其背後所牽涉的問題混為一談。
取消制服的疑慮?
鄭斐文回應對於學生能夠自由穿制服 後,多數家長的疑慮和擔憂——校園安全問題。她認為可以有更多方法去辨識學生 及教師身分,如配掛識別證、刷卡進校園、 加強校園安全巡邏等。制服問題應該和校 園安全分開來談,因為若談及辨識問題, 學生們不禁會問:「老師都著便服,陌生 人不是更容易偽裝其身分混入校園嗎?」 同學們也會不服老師「說一套,做一套」的可能。
階級與差異
我們提到現在有些家長認為:「若取消制服的存在,同學之間會因此產生階級差異和比較心態。」鄭斐文反問:「現在臺灣普遍的貧富差距真的還有如此大嗎?」在她們過去那個年代,經濟較弱勢的同學的確可能會被老師提出來指點、比較,但現今此狀況是鮮少發生 的。此外,她不認為制服的存在可以因此消減階級差異,比如說,有許多私立學校的制服質料好、高級又多樣化,成套的價格也相當可觀,這樣看來公、私立學校間不存在階級差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