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蓮港 | 全台ATM分佈網
花蓮港位置於台灣[1]東部面臨太平洋,西依中央山脈,為東部之唯一國際港。港口之經緯度為(港口位於北緯23度59分,東經121度37分 )。
花蓮港位在花蓮巿[2]的東北角,舊稱洄瀾港,花蓮溪在此注入太平洋,原本是一塊海岸沼澤地,經人工挖掘開發後,目前已成為本省四大國際港埠之一,其防波堤之長,世所罕見。
花蓮港港埠於民國19年開始建設,至今歷經日本人的建設,及台灣光復後政府的四次擴建,始有今日的規模。但因花蓮港目前由東西二防波堤圍築之人工港,沒有自然岬灣或灣澳的遮蔽,又因台灣東部海底地形外海具有峽谷[3],地形陡峭,且有夏季颱風的波浪作用,所以,花蓮港目前面臨港池振盪的問題。
在2001年與日本石垣港[4]締結為姊妹港。
由來花蓮港是洄瀾港的諧音。清朝嘉慶十七年(西元1812年),部份漢人開始從宜蘭移墾,見岸際溪水日夜奔注,時刻與海浪衝擊而形成縈迴的狀態,遂稱之為洄瀾港。
洄瀾港諧音為花蓮港則見於清同治十三年(西元1874年),沈葆楨[5]奏請開後山路、設撫墾委員:分東台為三路,以總兵吳光亮辦之。南為卑南,中為璞石閣,北為花蓮港。又:木瓜最悍,以窮來源,乃以宣武左右兩軍,分成東澳、大南澳、大濁水、得其黎、新城、加禮宛、花蓮港、吳全城[6]等,以備不虞。花蓮港之名由此而來。
歷史沿革 花蓮港娛樂在台灣日治時期,1931年蘇澳鎮[7]與花蓮港間道路修築完成(現今蘇花公路,為台9線的一段),使得花蓮港與台灣北部地方的陸路聯繫為之暢通,然而在貨物的運輸仍未見方便。台灣總督府認為此問題未能解決,東台灣的運輸設施仍無法臻至完備,對地方開發仍存在極大的障礙。
因此,自同年度起8年之間,以總經費742萬日圓開始修築花蓮港街(米侖,現名花蓮美侖)的商港,1939年完成了三座碼頭,可供3000噸級貨輪停泊。1940年東部水力發電完成,計畫大量設立鋁業、電氣[8]、氮氣[9]、金屬精煉[10]等臨港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