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沿革 | 全台ATM分佈網
2021年4月19日—民國七十四年劉剛劍老師(39期)接替鍾柄泓老師繼任在台第四屆系主任,同時鍾老師軍職外調擔任榮民藥廠廠長。同年藥學系正式成立藥學研究所招收碩士班 ...
國防醫學院前身為北洋軍醫學堂,創設於民國前十年(1902年)之天津東門外海運局舊址,初期只招收醫科學生,於民國前四年(1908年)成立藥科,當時係仿照日本藥學教育肄業三年之制度,首開我國藥學教育之大學學制之始。民國前一年(1911年)藥科第一期畢業,本學系大學部每年一期班乃傳承此一淵源,其中有五個期班因戰爭因素停招,但民國九十七年(2008年)為本學系建系百年,亦是我國藥學教育百週年。本學系百年來的系史就如同近代藥學教育史經歷北伐、對日抗戰及國共內戰等因素,反映了期間的動蕩不安。依校址所在地及西元年可分作三個時期,分別是1908年至1949年的大陸時期,搬遷至台灣後,1949年至1999年的水源時期及2000年至今的內湖時期。
大陸時期因戰爭關係,本學系配合學校多次的遷移。主因由於政局混亂,教學受時局影響。民國元年北洋軍醫學堂更名為陸軍學校,民國七年學校自天津遷至北平,本學系在天津校區前後畢業六期。自民國八年迄十七年北伐成功,計共畢業七期至十三期。民國十八年藥學學制由三年改為四年(15期開始),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,日本侵略我國東三省,民國二十二年學校遷南京漢府街臨秦淮河,民國二十五年學校更名為軍醫學校,隔年七月七日全面對日抗戰,由於日軍於八月十三日侵犯上海,南京危迫,九月學校南遷廣州。民國二十七年戰事迫近廣州,學校先遷廣西桂林,於二十八年二月遷貴州安順北門外貴西營房。民國二十八年至三十四年,藥科當時分作六個學系及一研究所,包括基本化學系、藥劑學系、製藥化學系、生藥學系、藥品檢驗學系、化學兵器學系及藥品製造研究所。藥品製造研究所供學生實習,並製造注射液供應軍需。當時開發出藥品如咖啡因、白降汞、黃降汞、糖漿劑、粉散劑、複方甘草片、氧化鋅軟膏等,對抗戰期間的醫療衛生事業貢獻卓越。當時生產的酒精除了供給醫療用外,在物資及油品匱乏之際,更充當車輛之燃料能源。民國三十五年軍醫學校於上海江灣復原,民國三十六年學校改組,合併軍醫預備團及陸軍衛訓所等單位正式更名為國防醫學院。民國三十五年招收的藥科三十四期,是本學系遷台後之第一屆,這期班同學對臺灣藥學的發展曾是相當重要的推手。
民國三十八年(1949年)大陸局勢紛危,國防醫學院隨軍搬遷來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