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和信醫訊vol.17】建立容許醫師正當賺錢的健保制度– 醫療 ... | 全台ATM分佈網
2020年8月14日—再來談病房的護病比,張前總經理說台灣護理人員平均每人要照顧13床病人,而美國醫院大約每位護理人員照顧4至6位病人。然而,在我看來與診察費打折一樣荒謬 ...
曾經在中央衞生部門任職16年的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,最近出了一本書《2030健保大限》。在專訪中說,若健保不痛下決心改革,停止以醫護人員的血汗換取便宜到不像話的醫療給付價格,2030年的健保將走向極端「勞保化」與「階級化」,將不再是令全民驕傲的健保。 張前總經理無奈地説,台灣人民對於健保「逢漲必反」,過去兩次調高費率,都逼得署長下台。根據我的觀察, 因為台灣健保當年是在選票的考量下,在官方與醫界都沒有做好準備時,被迫倉促上路,加上極端粗糙又不合理的給付制度,造成醫院經營的困難。
從健保開辦之始,醫界與健保局就形成對立而互不信任的關係,所以,25年來,不論健保政策是對是錯,醫界對於健保,則是「逢改必反」。這次,只不過是,健保署對於少數醫材,要以臨床實證等級訂定合理健保給付比例及民眾自付差額上限,這麽一項小小的調整,竟然引起醫界巨大的反彈,而驚動了蔡總統及蘇院長出來説話,顯然雙方關係更加水火不容。
很不幸的,這些日子以來,多半媒體的評論只是在操弄政治的是非,而沒有對於醫界「逢改必反」的現象做深層的分析,而無助於健保往對的方向改革。
陳時中部長解釋説,目前醫療使用的新興材料非常多,有些新材料在醫療的改善有意義,有些則意義不大,因此,健保署依照功能與效果訂出天花板價格,價格主要是根據效果與效益做分類。目的是要保障病人的就醫權益。
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游開雄也説,過去自付差額的醫材確實有同款的醫材,在不同的醫療院所出現多倍的價差,因此,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,政府的管制是有必要的。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也質疑,自付差額醫材往往同一品項在不同縣市價差可達3倍以上,合理嗎?部立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就舉了一個例子,他說,有位莊姓民眾因為車禍肋骨斷裂四根,因為無法負擔原來治療醫院所建議約80多萬元自費骨材的手術費,而轉到部立南投醫院動手術,同樣用自費骨材,費用卻少了一半。
沈政男醫師説,球鞋好不好看,牛排好不好吃容易辨識,價格合不合理也容易判斷。但是,醫療器材卻非如此。如果醫師告訴病人自費引流系統比較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