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視無現金社會五大隱憂 | 全台ATM分佈網
2020年1月6日—綜上,無現金交易的便利性與成本的節省無可否認。但,是否宜以完全無現金社會作為政策目標,則需考慮弱勢族群相接近使用權利被相對剝奪的 ...
在鼓吹無現金社會的好處之外,也應宣導其隱憂。圖/美聯社上月初,某家外商銀行首創撤除全台所有分行的ATM,理由為:ATM使用率不高,並加強無現金及數位化服務。今年7月,經金管會提出,「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」修正草案,內容不僅整合支付工具,擴大電子機構服務範圍,更開放跨機構間的金流互通。而日前,金管會更宣布開放以電子支付帳戶扣款購買台幣計價基金。此些趨勢似乎顯示露了台灣政府與民間在推動無現金社會的氛圍。
無可否認,無現金社會,透過信用卡/簽帳卡、電子支付App及行動支付或虛擬貨幣方式執行支付或資金移動,確有其好處,包括:(1)消費者與商店間支付的便利性,(2)降低金融犯罪率,因無現金可供竊盜,(3)因所有金流都留存記錄,可降低洗錢風險,(4)降低實體貨幣存放與處理成本,(5)對國際旅遊及商務換匯更加便利並節省成本。
然而,在推動無現金社會的優點被放大的趨勢下,無現金社會的隱憂,卻擴及個人與社會國家各層面。分述如下:
第一,資安風險與隱私權保護問題:縱然所有電子支付機構都會有一定的資安風險管理措施,但從過往經驗以觀,犯罪者的技術水平通常不低,而在無現金時代,一個資安事件就足以導致系統性風險。另,縱然或無資安疑慮,消費者被迫需透過電子支付方式消費,使個人行蹤及消費習慣等資訊,將非自願被金融機構、電子支付業者或其他人知悉。
第二,支付方式單一的風險:承上,當資安事件發生,消費者的帳戶受駭客控制時,消費者在無法使用帳號的情形下,將無其他替代的金錢來源,使經濟陷入困難。另,縱然非駭客攻擊,若服務因技術問題,如軟體衝突、當機、硬體損壞、停電及其他原因導致服務中斷時,前述的問題亦可能發生。
第三,弱勢保障的問題:貧窮與弱勢族群而無銀行帳戶者,可能因此無法支付或收款。另,也可能因為固定可靠的網際網路近用而使接近金融服務相對困難。
第四,消費者常藉現金的支出進行個人和家庭的財務計畫與消費管理。無現金時代可能使消費者陷於過度消費,無力償還的風險。2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