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鉅亨看世界〉無現金社會 | 全台ATM分佈網
2017年3月30日—專家表示,「無現金社會」並不是指整個社會完全沒有現金,而是指一種以電子支付為主的經濟模式,全社會現金使用率極低,人們可以無障礙地 ...
台灣剛開放 Apple Pay,可以不必帶太多現金出門了。不過在中國,如果褲兜裡沒帶一分錢,你敢出門嗎?這個問題 3 年前提出來,絕大部分人都會堅決說「不敢」。但是今天,隨著掃碼支付、銀聯閃付、網上支付等方式的興起和銀行卡的全面普及,很多中國人都可以毫不猶豫地說「敢」。
早已習慣出門不帶錢包的 27 歲葉小姐直言「有手機就行」,她平時上下班坐地鐵刷一卡通,吃飯網購都可以用支付寶和微信,付房租一般用手機銀行轉帳。她說:「最近一次用現金就是前天在社區門口的水果攤買了 20 元 (人民幣[1],下同) 的水果。」
錢包裡還放點鈔票的 40 歲中年婦女李女士表示,現在必須用現金的地方真是越來越少,1000 元可以用很久。最近一次用現金就是打車 (叫計程車)。原本下車時想用微信或刷二維碼支付車資,但事先跟司機說好付現金而作罷。
李女士是位全職主婦,有記帳的習慣,她認為,隨著菜市場愈來愈多攤貶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收錢,手機支付成了方便記帳的最大好處。
70 歲退休老人陳先生則保留出門消費都用現金的習慣,他沒有信用卡,也不會用手機買單。他平時也用微信,但沒綁銀行卡,對手機支付功能老覺得不夠安全。但學會手機充值後,他決定辦銀行卡,然後跟手機綁定。
中新網援引《北京青年報》報導,在中國,上醫院可以用手機掛號,緩解了百姓看病難題;利用「無現金+信用」就可以騎上共用單車,使用 600 分鐘還可享「免押金」優惠;北京最老街道,95% 以上的店鋪都用無現金支付。
事實上,支付寶、微信等移動支付的流行和推廣,讓中國人越來越很少使用現金,遠離現金。不僅僅是年輕人,甚至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也開始接受和習慣「掃一掃」這種「掏手機」消費方式。
專家表示,「無現金社會」並不是指整個社會完全沒有現金,而是指一種以電子支付為主的經濟模式,全社會現金使用率極低,人們可以無障礙地使用電子支付方式進行消費。它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民眾消費習慣,其內涵包括互聯網支付、銀行卡、二維碼支付、NFC(近場支付)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