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財經週報 | 全台ATM分佈網
2021年4月25日—金管會今年再出招,訂出「2023非現金支付」之2大目標,包括交易筆數成長50%、交易金額達6兆元;雖然立委認為「有機會達成」,但仍有許多 ...
非現金支付新舊兩大目標計畫之比較
記者王孟倫/專題報導
我國非現金支付(電子化支付)之發展概況
「電子化支付5年倍增計畫」去年目標落空。金管會今年再出招,訂出「2023非現金支付」之2大目標,包括交易筆數成長50%、交易金額達6兆元;雖然立委認為「有機會達成」,但仍有許多挑戰要克服,像增加小商家或攤商之使用誘因等。
為促進台灣邁向無現金社會,金管會2015年提出「電子化支付倍增計畫」(從26%到52%),最後仍是「槓龜」。根據統計,2020年底電子化支付佔民間消費比重僅40.37%,即使把ATM轉帳購物加入之後,占比也只有51.7%,未能達52%目標。
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究竟問題出在哪裡?5年前訂的目標是否太高嗎?銀行局官員說,2015年非現金支付比重僅26%,5年內要成長100%,本來困難度就非常高。畢竟,支付習慣或觀念改變,需要一段時間;另外,2020年受到疫情衝擊,刷卡金額減少,更導致占比不增反減、衰退至40.37%。
4大改變 金管會續拚非現金支付金管會再端出「2023非現金支付」之2大目標:交易金額達6兆元、交易筆數成長50%。新目標與舊目標相比,有4大改變,首先,名字不一樣了、也就是「目標正名」;過去金管會採用是「電子化支付」,這不僅與「電子支付」名稱太過類似,過去以來,更多次發生立委、業界或媒體搞混誤用的情況;而且,電子化支付也讓人難以聯想其所指為何?金管會決定正名,從「電子化支付改」為「非現金支付」,一目了然。
不再霧煞煞 正名為非現金支付其次,「不列入占比」:舊目標是用非現金支付除上民間消費的占比,要在2020年底達成52%;新目標不再採用占比、而是直接以絕對金額,2023年底達成非現金支付金額6兆元。若以2020年的金額4.95兆元對照,代表未來三年成長21.2%。
第三, 「增列交易筆數」:過去舊目標並未提及交易筆數,但金管會認為,...